close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種種情緒體驗。比如當孩子得到玩具時,會很高興;親人愛撫時,會表現出快樂;而當受到呵斥時,會哭起來;如果喜愛的玩具被拿走,就會發脾氣。
很多家長不瞭解孩子為什麼發怒、悲傷、驚恐或者憎惡,所以一見孩子鬧情緒,不是積極地詢問、疏導,而是漠視或制止(比如不許孩子發脾氣或哭泣),使孩子無法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只得借其他方式「發洩」——受了委屈又無人安慰,就吮手指自我安慰;受到驚嚇、感到憤怒又無人安慰,就做惡夢、尿床等。
如果父母能適當的加以指導,孩子的情緒從小就能正常發展,那麼他的性格會健康地發展;如果父母無視孩子的情緒,當孩子不高興時,總使他(她)受到壓抑,時間久了,孩子就出現脾氣暴躁、打架、說謊、偷竊等破壞性行為,或者無緣無故地哭泣、白天精神渙散、無法安心學習等,最終影響學業。兒童早期的情緒損傷一般看不出來,但是長大以後,幼年時受到的傷害易成其怪僻性格或異常行為。
孩子「鬧情緒」時,既不能壓制,也不能漠視,宜及時疏導。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