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在公園或兒童樂園門口見到:一位媽媽怒氣沖沖朝前走,一個孩子哭喊著在後面追。當媽媽好不容易停下來的時候,多半會聽到訓斥:叫你回家說了三遍了,為什麼沒聽見?不要你了,你就跟蹦蹦床住在一起!孩子滿臉驚恐、喘著粗氣,可憐巴巴地說不出話來。——星期天,媽媽帶孩子出來遊玩,想讓孩子高興高興。可是玩了好幾個小時,孩子還不肯回家,於是,不少媽媽就把正在興頭上的孩子從兒童樂園強行拉走,而孩子則在大人的挾持下大哭大鬧,不少孩子還會因此挨上媽媽的一巴掌。

還有一種情況,媽媽生怕孩子玩不夠,不能盡興或者覺得寶寶太靜,應該多運動運動。所以,掏出大票子,買一沓各種門票,讓寶寶逐個去坐、去玩。孩子在大人的牽引下,興趣卻總是在下一個活動。比如剛坐上鞦韆又出溜下來要去滑滑梯;還不等電瓶車停穩,就竄出去要上「飛毯」,不像媽媽所期望的那樣,認真去體會每個項目帶來的樂趣。媽媽有許多經驗要告訴寶寶,應該怎麼玩,先玩什麼、然後玩什麼,但寶寶的注意力始終在下一個活動,根本聽不進媽媽的勸告或者上去就想下來,根本沒有玩的興趣。在媽媽的一次、兩次、三次提醒無效後,媽媽又會起急:花了錢又不好好玩,退票回家!或者索性說,不好好玩就不要你了。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的領悟力
孩子的智力有限,行為適當與否,就按著家長的反應為標準。孩子做出某種行為之後, 父母的反應若是沉默, 臉部沒有不良的反應, 那就是說這種行為可能不會是好的, 祇不過沒有大錯而已。若父母的反應是滿臉笑容, 言語上雖沒有說甚麼讚賞的話, 這行為是相當不錯的了, 可以繼續去做。但若反應是搖頭, 沉著臉, 怒目而視或行動被喝止, 那就是不受歡迎的行為了。若是被父母教訓或責打, 那肯定是壞的行為了。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教,不需要大喊大叫(上)
你常常為管教孩子而束手無策嗎?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說服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有沒有想過,你該換一種教育方式?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懷孕了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鬧情緒,發脾氣是其中一個棘手的管教問題。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父母需先明白情緒本身並沒有對與錯,情緒是人對一些事情的情感表達,孩子出現負面情緒時,父母須先對其感受表達認同,至於由情緒而衍生如大吵大鬧、推弄家具等不正確行為,則可在認同其感受後再作指導和糾正。
聖雅各福群會輔導服務社工李明皓對於處理小朋友的情緒問題有上述的看法,她認為不少父母在處理子女的情緒時欠妥善,往往與其本身亦未有正確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有關,因為只有接納和不加以抑壓自己的負面情緒者,才能接納孩子發脾氣,才可以心平氣和地處理問題。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正常嬰兒聽力發育特徵

不足1個月:對突發的大聲響會產生驚跳(哆嗦)。如果正在熟睡;會睜開眼睛。如果睜著眼,對不是太大的聲音會閉一下眼。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習慣使用左手的所謂「左撇子」(規範叫法為「左利手」或「左手優勢」)兒童中,出現心理失衡者所佔的比例竟然比一般同齡孩子高出約26個百分點!而顯示出的「心理失衡」可謂五花八門:程度不一的自卑、自慚,較為強烈的孤獨感或失落感,不合群,輕度抑鬱等;而且,這些消極心理如果長期得不到克服,則容易引起遺尿、失眠、食慾不佳、頭疼、記憶力差等異常表現,最終還可能導致智力發展和身體發育遲緩。

  進一步的研究證實,這些心理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這類孩子所處的「異常」環境誘發的。如果家長常常要孩子改變左撇子的習慣,如果教師指責左撇子孩子的動作,如果左撇子孩子常常遭到小夥伴們的嘲笑、甚至冷落,時間一長,孩子便極有可能產生一種自己是「與眾不同」的「怪物」之感,把自己劃為不受歡迎的「另類」,發展下去就會陷入自卑、自慚等心理困境而難以自拔,心理健康自然受到嚴重影響。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語說「頭大聰明頭小精」,不少媽媽認為,寶寶的頭長得越大就表示越聰明。其實,頭的大小與寶寶智商指數並不是呈正比關係的。寶寶的頭顱大小是有標準可循的,過大或過小都可能存在問題。

  頭大並不等於聰明

  虎頭虎腦的寶寶是讓人喜愛的,因為大家都覺得頭大的寶寶會比較聰明。可如果寶寶的頭圍被醫生結合寶寶的其它異常反應,如煩躁、哭鬧等,被判斷為過大,就需要進行輔助性檢查。就可能意味著寶寶有疾病的可能,如腦積水、顱內佔位性病變、巨腦症、腦部腫瘤、腦炎等,疾病病變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因此,寶寶頭圍過大媽媽應引起特別重視,應帶寶寶到小兒專科醫院就診,並進行一些必要的實驗室檢查,以排除某些器質性的疾病。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訓練方法及相關文章

祖輩陳舊教育觀念撫養現代孩子?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幫助膽怯的孩子與人交往
有些孩子因為性格、環境等的原因,在與其他人交往的時候,常常表現得膽小、緊張,家長們往往對孩子的表現感到失望,希望孩子能盡快改善這種膽怯的習慣,能大方自然地與人合作。那麼,孩子在交往中表現出的膽怯行為是什麼原因形成的呢?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