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育兒加油站 (1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父母欠兒女什麼?
做父母的不欠兒女一分鐘時間、半分力氣,不欠晝夜不停地為他們開車,不欠他們的音樂課、網球課和昂貴的自行車,不欠他們旅游的費用。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孩子不同的學習方式,心理學家把兒童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採取適合他們各自特點的教育方式,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規矩的孩子

這種孩子做事往往較有耐心,且有條不紊,在小學時期成績較好。他們的缺點是做事的速度較慢,有時候思維缺少靈活性。因此,父母應經常給他們提供一些進行速度與靈活性訓練的機會,如進行"腦子急轉彎"、"限時任務"之類的遊戲。

■邋遢的孩子

與規矩的孩子相反,這種孩子的作業往往不整潔,用過的書本總是殘缺不全。他們一般喜歡按自己的意志做事。這類孩子的長處是:富有創造性,幹事速度快,且往往智商較高。缺點是做事耐心不夠,缺乏條理。對待這種孩子,可以讓他們學習繪畫、音樂等藝術項目。但同時又要著力培養他們做事的條理性。

■樂群的孩子

這類孩子的情商較高,善於察言觀色,理解他人的意圖,並樂於助人。在一個小團體中,他們總是左右逢源,深受歡迎。他們的特長是善於同人交往。但這種孩子的興趣往往容易轉移。當幾個人一塊兒學習時,他們的效率往往較高。他們適合"集體活動",不喜歡"獨立工作"。

■好動的孩子

這種孩子往往"坐不住",正因為如此,家長對他們付予了更多的關注與擔心。但現在有些專家認為,"運動是走向學習的大門"。運動使人放鬆,放鬆時腦子能很好地接受新東西。孩子在學校裡活動的機會太少,因此好動的孩子應該有適合他們的生活節奏。放學後應允許他們好好地去玩,不要放下書包就喊著他們寫作業。專家指出,好動的孩子需要有更多的體育活動和遊戲,這樣他們思想不集中的毛病就會消失。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霍斯有一籮筐不如意的事情。霍斯氣得想打人!他用力地踩了一朵花。媽媽對他說:「嗨!」霍斯發出「絲」的聲音。媽媽問他「今天你過得好不好啊?」霍斯又吼了一聲,還咚的一聲趴在地上。「我們來煮湯吧!」媽媽說。霍斯一動也不動,他氣得快爆炸了。媽媽在鍋裡裝滿水,放到爐子上,再往鍋裡放上鹽。然後,媽媽深深吸了一口氣,對著鍋尖叫。然後對霍斯說:「該你啦!」於是霍斯也對著鍋尖叫起來。媽媽叫得更大聲,霍斯還對著鍋齜牙咧嘴。水開了,媽媽對著鍋做鬼臉,吐舌頭。霍斯拿起湯瓢敲著鍋。然後,他笑了。媽媽也笑了。霍斯問:「我們到底在煮什麼湯啊?」媽媽回答:「生氣湯。」媽媽和霍斯就這樣肩並肩站在一起,攪散了一天的不如意。
——美國兒童故事《生氣湯》

這個故事引發我們關注寶寶憤怒情緒與對策。西方心理學家發現,隨著初生寶寶的第一次主動呼吸,他就具備了感覺憤怒的能力,一個4個月大的寶寶就可以明確地表達他的憤怒了。當他慢慢學會用更多的動作、表情與語言來表達情緒的同時,發脾氣成為了寶寶宣洩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而此時幫助寶寶學會掌控自己的憤怒十分重要。如果寶寶難以順利地發洩憤怒或者在生活中氾濫憤怒情緒,都會構成良好性格發展的隱患。

0~6個月的寶寶: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難吃死了!」知名五星級飯店的自助餐廳裡,一個孩子扔下餐具,臭臉對媽媽抱怨起來。媽媽暗想:「這頓飯每人可要500元哪,若不是為了全家難得聚餐,哪捨得來這裡吃呢?」但媽媽卻不敢將內心話說出口,任由孩子在餐桌上埋怨,大氣都不吭一聲。

你也是這樣的現代父母嗎?管不動孩子,還得忍受孩子臉色,甚至孩子脫口說:「媽,你怎麼那麼笨!」「少管我的事!」「你真的很煩耶!」身為父母的你,又氣又怨,卻不知該拿寶貝兒女怎麼辦?

信誼基金會今年5月間針對《現代媽咪的育兒滿足感》發出6,000多份問卷,發現現代媽咪對於自己「教養孩子」的能力滿意度偏低,有57.89%的媽媽期待「學習正確的教養態度與觀念」,52.49%的人希望「強化孩子的品格教育」。
小孩的教養與品格教育,成了現代媽媽最頭痛與期待解決的問題。

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知名教育專欄作家洪蘭,最近寫了本新書《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上市2個月就賣出逾10,000冊,反映現代父母對品格教育「求知若渴」的狀況。

洪蘭在書中寫到:「我常不了解父母親為什麼肯起早睡晚的賺錢,再開車接送孩子去上昂貴的補習班、才藝班,卻沒有花時間在教導孩子品行上?」洪蘭指出,現代父母沒有從小把誠實、尊重、勇敢、相信、謙虛、毅力等基本的做人道理教好,等到孩子上了中學後,自然更不服管教了。

觀念偏差:只計成績結果,不問過程手段

父母自己先不重視小孩的品格教育,自然讓孩子只在乎考試成績,惡性循環下來,結果就是孩子從小不聽話,怎麼都講不動。

國內升學主義的制度與環境,似乎是破壞小孩品格教養的元兇禍首。近年積極推廣品格教育的宏達基金會,正視到這一個問題,已與全台灣200多所中小學合作,致力品格教育在校園的耕耘與播種。

詢及推動品格教育的最大阻力何在?宏達基金會處長黃素雲有感而發:「價值觀!到底品格是不是最重要的?這項價值觀仍被多數人質疑著。」黃素雲認為,現代人太短視、太在乎結果,父母只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卻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自然不覺得品格有什麼重要,因為主流社會價值觀一致認定「成績」才是決定孩子成敗的關鍵。

品格教育如果只靠學校,顯然還是不夠的,黃素雲說:「如果家長懂得『品格』的重要性,那麼,看待教育這件事情的角度一定會很不一樣。」

「孩子的品格教育,不可能假手他人!」桃園縣兒童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秀卿斬釘截鐵的說。

從大學時期就在金車文教基金會擔任志工的吳秀卿,當了媽媽以後,卻發現孩子不敢上學校與人群接觸,因此留職停薪,擔任學校志工媽媽,陪孩子一起到校。吳秀卿從參與教師團體的志工活動中,觀察到許多校園裡的老師只會威權式的教導,教錯了也不願意承認,孩子有樣學樣,就變成「強詞奪理」與「硬拗」了。

「把孩子都丟給學校、丟給補習班,孩子的品格教育就會自動完成嗎?」吳秀卿搖頭表示,父母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則,用心做好教養的責任,就不能怪孩子「唸了書,卻還是不聽話」。

過度功利導向的社會風氣,讓父母漠視孩子在家庭裡的品格教育。也許有些用心的父母會跳出來抗議表示,自己已經很盡力了,實在是小孩太難教了。為什麼孩子那麼難教?近年積極協助親子創意教學的「藍魚兒童創意教室」負責人郭恆祺認為,以下三個狀況導致現代小孩很難教:

第一、國內傳播媒體出了問題,大力報導犯罪、明星敗家等負面新聞,導致小孩有樣學樣,讓父母的言教、身教發揮不了作用。

第二、父母以「聲」作則多,以「身」作則少,大人都是用說教的方式在教小孩,而小孩理解能力不夠,說再多也沒有用。

第三、親子溝通缺少創意,父母只會用「不行」、「不要」等負面表列方式要求孩子不要做某些行為,卻從來沒有正面去告訴他,「為什麼拿人家東西之前,必須經過他人同意」等觀念。

3歲起就要奠基:掌握品格教育黃金養成期

郭恆祺認為,現代父母常犯了「四不一沒有」的錯誤示範,也是導致孩子不易管教的原因。所謂「四不」是指:不聽—不聽小孩說話;不說—不讓小孩說話;不懂—不懂小孩在說什麼;不行—小孩一提出要求就馬上說「No!」一沒有,則是指小孩想說話時,忙碌的父母馬上會說出:「沒有空!」

親子溝通出了問題,正確的價值觀當然無法傳輸到孩子身上。也許孩子不是那麼難教,而是管教方式出了問題。或者,新手爸爸、媽媽沒掌握到教養的要領?

今年7月,美國Super Camp國際中文營在桃園龍潭鄉正舉辦「超人營」活動,20多名8到12歲的小朋友正在舉行「父母之夜」,在父母沒參與的狀況下,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自己所期待的爸爸、媽媽能在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希望爸爸多陪我看電視!」「希望媽媽不要嘮叨。」「希望大人信任我!」「希望父母多在家陪我。」孩子們一一將這些期待寫在海報,第二天結訓前,父母會先集合起來,從海報中看到孩子對他們的教養期望。

「超人營」是前電視旅遊節目主持人謝佳勳所代理引進台灣的青少年夏令營活動,旨在教導小孩的品格教育、體能律動與學習的技術。

謝佳勳說,學員的父母隔天也會被要求在另一張海報寫下自己所期待的父母的樣子。奇妙的是,對照親子所寫海報,竟然非常接近。

「孩子就是大人的模型,」謝佳勳說:「品格是一個不斷累積的人生價值觀,小孩的價值觀最後一定會等於父母的。」

孩子的人格形成期,可能遠小於多數人的想像,因為從3歲後,孩子就在模仿大人的言行了。信誼基金會知識長譚合令指出,0到2歲的小孩屬於「無律期」,身體會亂動亂動的,目的在訓練肌肉與腦部發展;3歲到7歲為「他律期」,孩子會從大人的眼神或命令來規律自己,但這階段的小孩不可能自律;要等到7到11歲時,孩子才進入「自律期」,開始學習進行自我管理。

如果品格是一種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以及獨立生活能力之培養的話,那麼,是否要等到孩子7歲以後,進入「自律期」才開始教呢?

錯!譚合令指出,品格教育就是家庭的教養觀,孩子成熟階段前的「他律期」才是品格教育的黃金期與奠基期。

洪蘭認為,人格的形成是一個內隱學習機制,孩子不知何時學的,父母也不知何時教的,但一旦刺激出現,反應就會出現;而且這個從父母身上模仿、學習來的內隱效果會很長久。「幼兒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品德,不是教知識。」洪蘭說。

品格並不難教:陪伴、鼓勵,可促進溝通效率

為了協助現代忙碌的父母作好品格教育,本刊整理多位教育專家意見,提出下列品格教育的標準作業流程,提供家長依循參考:

第一、每天至少要花30分鐘陪伴小孩:謝佳勳與吳秀卿正在合力推動「親子共學333運動」,希望現代父母每天都要花30秒擁抱自己的小孩;花3分鐘靜下來專心聽小孩說話;花30分鐘陪伴小孩,一起做作業、寫功課、共讀或做勞作。

第二、充分且有創意的親子溝通:郭恆祺認為,父母與其說教,不如用說故事、親自演示方式,會比單向命令更有效。也可以用「置入性行銷」,運用創意,把想傳遞的觀念,融入遊戲或課程,比如讓小孩透過玩「分類遊戲」來達到收拾玩具的負責任態度。

第三、以身作則: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什麼都不懂,譚合令指出,小孩的是非對錯觀念都是來自於模仿和學習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帶來影響。當大人不能以身作則時,所有對小孩的要求也會失去信任與接受的基礎。

第四、清楚品格定義:培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寶國認為,如果父母對品格的定義並不清楚,根本很難注意到品格的落實。陳寶國引入台灣的「品格第一!」教育方案便將品格分類出49種項目,並逐一加以精確的定義,俾使使用者能清楚品格的內涵指涉。

美國親職組織Josephson Institute於1992年推動的「品格才算數!」(Character Counts!)教育系統,則列出「品格的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這個品格教育系統已被全美逾40個州、超過千所學校、城市導入為推動社區品格教育的重要基石。「品格才算數!」系統在「品格的六大支柱」之下還詳列出18個子項,並加以精確定義。

第五、讚美、肯定與鼓勵:陳寶國認為,想要正面引導孩子學會品格、活出品格,用正面鼓勵方式是最好的辦法。但是鼓勵不是沒有技巧的,一定要掌握讚美三部曲:

1.先說出品格的定義;

2.說出孩子表現該品格的具體例子或行為;

3.說明實踐品格對人產生的好處。

舉例說,若對孩子說:「你好有禮貌喔!」他其實無法理解「禮貌」是什麼意思;父母應該說:「禮貌是善意且熱情對待周遭的人,你剛剛跟隔壁阿姨打招呼,有沒有看到她很開心?你的禮貌可能會讓她一整天都很高興喔!」

你覺得讓你的小孩學會有禮貌,很困難嗎?或者,你也不知道品格的定義為何?更不知該如何像前面這個例子一樣,有技巧的激勵小孩自動變好嗎?

本刊以「品格才算數!」系統的「品格的六大支柱」為主軸,補充其他教育系統的品格要項,詳列20種品格項目的定義,並整理出案例、互動式教材與讚美的示範格式,集合成國內第一本親子品格教育系統。

只要從今天起,父母每天至少花30分鐘與小孩共讀這本教育專刊,孩子很快就會變好!

【專家分享品格教育小撇步】

郭恆祺:「請」、「謝謝」、「對不起」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品格「密碼」,父母應該從胎教時期就常說這三個字。

謝佳勳:父母不要給選擇題,不要問:「你乖乖收拾東西好不好?」有時要直接給指令說:「再過10分鐘就要走了,你收拾東西,時間一到,我們就要離開!」

吳秀卿:看到孩子缺乏好品格行為時,要掌握即時機會教育,馬上示範正確動作。

黃素雲:親子之間應該建立有品質的共處時間,比如一起看一本書或一部電影,並互相一起討論。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先應該做的是摧毀孩子的自尊,將孩子貶到卑微的地位上。具體方法有這樣幾條:

  1. 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

  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干家務不行,馬虎,粗心,讓家人為他受累……總之,他沒有行的地方。

2. 經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

  例如這種話要時常掛在嘴邊:“看人家××,從不讓父母操心!”這類話最具打擊力和摧毀力,是摧毀孩子的王牌語錄。

3. 父母把自己塑造成為家庭犧牲者的形象,這樣會使孩子產生罪惡感。而一個有罪惡感的人往往採用自暴自棄的方法度過一生。

  具體方法舉例如下:經常告訴孩子,自從有了他,你連電影也沒看過,你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來了,最好再具體說出你身上的哪種病是由於他造成的。或者說,如果不是為了照顧他,自己早就在事業上有大發展了。

4. 和孩子說話時口氣決不能和藹,切不可使用商量的口吻,一定要使音量達到70分貝以上,一定要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如果還能配合一些挖苦諷刺的漢語詞組,則效果更佳。如“你真蠢”“你混”“沒見過你這麼傻的”“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東西”等等。
5. 孩子的一切要由你來決定,切不可給他一點兒自由,他的行蹤你要密切注視。

  他如果有日記,一定要設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審查。這樣做能在他心里造成他不是人的感覺,造成他是一個受人操縱的木偶的感覺。一個懷疑自己不是人的人是絕不可能奮發上進的。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希望造就什麼樣的下一代人呢?在對全球各國進行調查比較時,我們發現了某些引入注目的地區差異。
  講究禮貌。這是在各國人民中最受重視的品質,這也許使人們有理由去期待一個更加“彬彬有禮”的新世紀。比利時、西班牙、希腊、委內瑞拉、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日本、印度、菲律賓和沙特,均有超過60%的人認為教育孩子講究禮貌特別重要。

  日本父母把教導孩子不要惹人生厭放在首位,因而禮貌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待客之道。

  只有略多於50%的中國人認為,教育孩子講究禮貌是重要的,這正好是世界的平均水平,似乎與中國人“禮儀之邦”的美稱有點不太相稱。

  注重忍讓的中國人現在好像有很大改變,只有30%的中國人認為這一價值觀是重要的。發展中的市場經濟的競爭似乎使中國人越來越愛發脾氣和斤斤計較了。

  獨立。全球平均只有23%的人重視獨立這一品質,但在這一點上,中國人中53%的人認為它最重要,居全球第一。這似乎有些異乎導常,因為在曆史上,獨立是最不為中國文化所鼓勵的一種品質,而在今天的中國許多“大款”的成功恰恰是獨立且敢於闖蕩的結果。父母們開始意識到,教育孩子富有獨立性是增強他們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有趣的是,大部分歐洲國家、南美國家,甚至美國的父母,對孩子獨立性的鼓勵都遠遠不如中國人和德國人。事實上,在美國正出現某種趨勢,鼓勵重視社會合作和相互支持。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家長在孩子耍賴時束手無策,任由孩子搗蛋.

對孩子的耍賴如何應對,做好了可以讓孩子少一些耍賴,做的不好,或許就是孩子各種壞習慣的開頭,如何對付小淘氣們呢?給爸媽們的建議:

1.兩個"不要"

不要立即投降。有些父母當孩子一耍賴,就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父母們仔細想想,今天你滿足了孩子的願望,明天他就會有更新更多的願望。

不要打罵。有的父母一發現孩子耍賴,就氣急敗壞地對孩子又打又罵,結果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越打越賴,反而適應了這種打罵。

2.三個「要」

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耍賴無非是某個要求得不到滿足,若父母無法滿足孩子的某個要求時,就要設法讓孩子從這個要求的注意上轉移回來。父母要立場一致。當孩子耍賴時,父母不一致的立場和處理方法是沒有效果的,若你們認為應該用不同方法處理,也不要同時使用。

要外冷內熱。當父母企圖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成功時,就要採取冷處理了。你可洋裝看電視或做其他事,不會不理會他(她),當孩子發覺耍賴沒有希望時,就會停止耍賴,自己找玩具去玩了。當孩子停止耍賴時,你可以對孩子說一些表揚的話,給他適當的鼓勵。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登了一篇署名青枝的讀者寫的「教育孩子我錯了」,大意是她讓兩個孩子上了標榜自由與開放的體制外學校,強調順著孩子個性發展,結果孩子在人際關係上和生活態度上有許多缺失,養成「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個性。她覺得很後悔:老大當兵時無法忍受部隊的管教,差點出了人命;老二太過自信,聽不進別人的勸告,在金錢上不能量入為出,弄得負債纍纍。

這位媽媽非常自責,認為是當初自己尊崇自由、響往開放式教育,而過度強調孩子的自我發展,使得他們無法融入團體,造成今天的不適應。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父母的緊張,不知道教養的尺寸要怎麼拿捏,才不會過猶不及。

**自重自愛是先決條件

教養孩子首先要知道信任不等於放任,自由不等於自私,自信不等於自負,它們在觀念上是完全不同的,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這位媽媽的出發點其實沒錯,因為每個孩子不一樣,的確不可以用同一個模子去套;我們也應該讓孩子順著自己的個性去發展,將來才可能成為一個快樂有用之人。但是孩子還小、閱歷不豐,所以需要父母隨時的監督與指導,因此可以信任他,但不能放任他。

信任的先決條件是自重自愛,孩子一定要先自重自愛、誠信守諾,才能享受得到父母信任的特權。被別人信任是個特權,但是需要自己用誠信去換來。

自由是以不妨礙他人自由為原則,所以崇尚自由必須尊重別人的自由,凡事能替別人著想,也就不會自私,它的原則就是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信來自別人對你的長期肯定,它建立在能力的基礎上。因為能力是可以比較的,隨時會有人超越你,因此自信的孩子同時要學會謙虛,要懂得人上有人,天上有天。

**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這些都是教養孩子的重要觀念。有了它作準則,其實如何拿捏不那麼困難,最主要是自己必須以身作則,光是說教是沒有效的。

那麼,什麼是放任呢?最近報上登了一則新聞:一個十五歲的國中孩子,一個月手機通話費高達二萬多元。雖然父母付得起,但是一個不事生產、仰賴別人供給衣食的孩子,打掉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時,就是放任。這個行為不能用「e世代敢愛敢哭」來解釋,因為他的"敢"是建立在別人的血汗上。

自私的例子全省到處可見。在台灣坐火車原是一件很享受之事,既可觀看田園之美,又免去塞車之苦。但曾幾何時,坐火車已成痛苦的經驗,車廂中手機聲此起彼落,乘客大聲講電話,內容大多是言不及義的八卦消息,完全不顧他人的安寧,把公共車廂當作自家的客廳。

自負的人在台灣的學界、政壇比比皆是。我曾聽過一個台灣最高研究機構的助理研究員拍著桌子說:「我說了算!」這種自大狂妄,令人諤然。

**隨時糾正錯誤觀念

孩子的個性,大部分是生活中的經驗一點一滴累積形成的,因此父母要隨時糾正社會上一些錯誤的價值觀。

最近電視上大打廣告「借錢高尚」,我想這給孩子一個很不對的觀念。借錢是件不得已的事,談不上高不高尚,我們不應該鼓勵孩子寅吃卯糧,中國人一向勤儉,主張量入為出、自食其力,除非不得已不向別人借,這種價值觀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在以後的人生裡安身立命。

很多人會辯說,美國每個人都借錢。沒錯!在美國,每個人都借錢買房子、買車子,那是因為利息可以抵稅,所以幾乎人人都貸款。但是,借錢是要還的,每個月固定還錢變成「信用」的表徵,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而一旦逾期不還,信用立刻破產,信用的破產等於人格的破產,以後做什麼事都難了。我們如果要像美國一樣提倡貸款,就得把信用破產的利害性跟孩子講清楚。

教養孩子沒有什麼寶典或絕竅,惟一的方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示範正確的行為,並且隨時糾正社會上的錯誤觀念,那麼孩子自然會成為一個正直有用的人。

教養孩子就像農夫種田,耕種時雖然辛苦,豐收的甜美卻是沒有什麼可以比擬的。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雖然有時像小天使般可愛,有時卻又頑劣固執得像個小惡魔,教爸媽頭疼不已。當孩子實在是太過份時,再怎麼理智的爸媽,也很難不被激怒。這裡提供幾個小祕訣,幫助爸爸媽媽以和平的方式圓滿解決問題。
【方法一】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養育嬰兒四個新觀念

近年來,美國一些新生派的育兒專家對傳統育兒觀念與做法提出了許多革命性的挑戰。這些新的育兒理論,主要根據一些腦部發展研究的新成果而得出,新生兒的腦部、感官與行為發展的新發現,在逐漸改變父母的育兒方法。美國出版的《PsychologyTody》一書,整理了這群新育兒專家的理論,提出了養育嬰兒的4個新觀念。
  嬰兒初生的頭一年,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齡前的孩子往往分不清哪能是現實哪是虛構,這個時候的孩子想像力特別

的豐富,常常會把想象成現實。

有些孩子常常會說一些“想象謊話”,這時候,很多成人誤以為孩子在撒

謊,更甚者嚴厲的訓斥孩子。

每個孩子的腦子里都裝滿了許許多多古靈精怪的想法,裝滿了童話般的故

事,我們應該讓他們有機會去辨別事情的真假,讓孩子分清事實與虛構。

記得有一次,葉子把她姥姥家的刀鞘拿出我們家玩了,后來她再回到姥姥家

的時候,姥姥問她:葉子,姥姥家的刀鞘哪去了呀?小葉子對姥姥說:姥姥,刀

鞘跟著我回家了,它敲敲我家的門問:這是葉子的家嗎?我就開門讓她進去了。

多麼奇妙的想法,難為她想的出來,葉子的姥爺對我說:這孩子的想象力特

別豐富,你一定要好好引導她啊。

回家以后,我給葉子講了一個童話故事,然后告訴她什麼是童話,什麼是現

實,雖然她不是很明白,但是我會慢慢引導她。

不要輕易給孩子扣上撒謊的帽子,不要扼殺孩子的想象力。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過分嚴格

  有些爸爸媽媽對寶貝的教育很嚴厲,有時甚至達到殘酷的程度,他們信奉“棍
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條,稍不順心或寶貝的行為不符合自己的願望,就斥責甚至打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文章是朋友轉寄的E-MAIL文章,沒有註明出處!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大概評估一下自己孩子的心理狀況?你可以試著按照如下項目,用畫表的方式記錄孩子半年內的情況,共有18項,對每個問題父母可根據孩子的實際行為打分。0分即是沒有這種情況;1分是偶然有這種情況;2分是經常出現這種情況。認真填後做一加法,如果總分大於13分,就要請兒童心理醫師作一次心理保健檢查,由此能發現是哪一方面有問題。
  1. 常常坐立不安,較長時間坐著有困難。

  2. 是個侷促不安、多煩惱的孩子。

  3. 常常損壞自己或他人的財物。

  4. 常常打架或極易與其它孩子發生口角。

  5. 不大討其他孩子的喜歡。

  6. 常常擔憂許多方面的事情。

  7. 孤獨。

  8. 激惹易怒,乘機逃走。

  9. 常常表現出可憐、不愉快、哭泣或痛苦的表情。

  10. 面部及身體有抽動或怪異表現。

  11. 常常吮吸手指。

  12. 常常咬指甲。

  13. 常常違抗命令。

  14. 對任何事情都不能坐定幾分鐘加以考慮。

  15. 害怕新事、新地。

  16. 是個愛挑剔的或過分特別的孩子。

  17. 常常說謊。

  18. 威脅、恐嚇、欺侮弱小孩子。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與孩子接触過程中,有的父母會發現孩子特別喜歡“重復”,如反復要求父母重復同一個故事、做早已熟悉的游戲、猜早已知道答案的謎語等。這時,再有耐心的父母都會忍不住抱怨:“總是重復一個故事多沒意思?”特別是當情緒不佳或精疲力盡時,就想蒙混過關,跳過幾個情節,對付過去算了。沒想到孩子很快就發現,叫到:“講錯了!”真是令你哭笑不得。孩子的這種“重復”還包括玩玩具、看動畫片等。
  為什麼年幼的兒童總喜歡重復呢?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年幼兒童共同的心理特點,對兒童的發展至關重要。因為這個年齡的兒童雖然能夠再認知,甚至能覺察和補充故事中遺漏的地方,但自己還不能很好地講述故事,因此,他喜歡“你講他想”的方式。還有,年幼兒童的認知能力有限,因此只有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才能不斷發現新的東西,我們認為“沒意思”的重復對孩子來說並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體會。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壞習慣1:長期飽食

  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進食過飽后,大腦中被稱為“縴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會明顯增多。這些縴維芽細胞生長因子能使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如果長期飽食的話,勢必導致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壞習慣2:輕視早餐

  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於正常供給,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久之對大腦有害。此外,早餐質量與智力發展也有密切聯系。據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普遍相對延長,而食素的兒童情緒和精力下降相對較快。

 壞習慣3:甜食過量

  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這是因為兒童腦部的發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損害胃口,降低食欲,減少對高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從而影響大腦發育。

壞習慣4:睡眠不足

  大腦消除疲勞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質量太差,只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涂起來。

 壞習慣5:少言寡語

  大腦中有專司語言的葉區,經常說話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煉大腦的功能。應該多說一些內容豐富、有較強哲理性或邏輯性的話。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並不一定就聰明。

壞習慣6:空氣汙濁

  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鐘消耗氧氣500-600昇。只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用腦時,特別需要講究學習環境的空氣衛生。

壞習慣7:蒙頭睡覺

  隨著棉被中二氧化碳濃度昇高,氧氣濃度不斷下降,長時間吸進潮濕空氣,對大腦危害極大。

壞習慣8:不願動腦

  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只有多動腦筋,勤於思考,人才會變聰明。反之,不願動腦的情況只能加速大腦的退化,聰明人也會變得愚笨。

 壞習慣9:帶病用腦

  在身體不適或患疾病時,勉強堅持學習或工作,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腦損害。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一些外國影片中,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為爸爸擦皮鞋,爸爸付給50美分;孩子幫助媽媽修草坪,媽媽付給1.5美元。如此等等,孩子以干家務來換取零花錢。於是一些中國父母也開始效仿,說是從小培養孩子的商品意識。
適當給孩子一些零用錢是無可非議的,這樣可以使孩子懂得怎樣攢錢和花錢。大多數孩子在六、七歲的時候開始明白這些,所以在這個階段可以適當地給他們一些零用錢。只要孩子不買父母不讓買的東西,就可以讓孩子決定怎樣使用自己的零用錢。但是,不應該把零用錢作為孩子干家務的報酬,因為做家務活有各種不同的目的。它是讓孩子學習在家裡盡義務的一種方式,就像他們將來要在大社會中盡義務一樣。

因此,每個孩子在家裡都要做一些固定的家務活,比如吃飯前擺放桌子碗筷,吃完飯後收拾桌子、刷鍋洗碗或者倒垃圾等。如果家長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對待孩子應負的責任,堅持讓孩子做家務活,而且不完成任務就不允許離開,那孩子也會認真對待,認為幫家長做家務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孩子完成自己固定的家務活之外,家裡總會有一些額外的家務活,這些就可以為孩子提供掙點零用錢的途徑。但是不要單純地把家務活和零用錢聯繫在一起。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吮吸拇指經常可以見到,特別是在小兒飢餓時更明顯,這是嬰兒的一種自慰行為,對此不必擔憂。

嬰兒吮吸拇指的行為,一般隨年齡增長逐漸減少以至消失。
如1歲以後仍經常出現,並持續到2—5歲或學齡期,這就成了吮拇指癖的壞習慣了。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於:http://www.hk-pub.com/forum/thread-2525354-1-1.html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發現,環境不僅對孩子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在孩子性格的形成過程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同的環境塑造了孩子的不同特點。
▲如果生活在批評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指責。

▲如果生活在敵意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打架。

▲如果生活在嘲笑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難為情。

▲如果生活在羞辱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內疚。

▲如果生活在忍受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忍耐。

▲如果生活在鼓勵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自信。

▲如果生活在贊揚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抬高自己的身價。

▲如果生活在公平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正義。

▲如果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具有信念。

▲如果生活在贊許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自愛。

▲如果生活在互相承認和友好的環境中,孩子就學會在這個世界上尋找愛情。

因此,為了培養出心目中理想的孩子,父母應該先從自身做起,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孩子發展的環境。

M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